米乐m6久居城市的人,一旦见到自然的生命、山川、河流、森林,都会立刻兴奋起来。走进乡村,人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田园间的宁静和美好。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地除传统热门目的地外,县域和乡村旅游增长强劲,热门县域旅游目的地旅游订单平均增长36%,乡村目的地深受游客青睐。
在黄山黟县,不仅能够亲近自然,还能够感受到文化之美。一路上既有风景,也有人文烟火。走在的徽州古镇和周边的田野山林中,用乡村度假的方式治愈自己,用脚步去寻找美景和风土人情。
2024年“五一”假期黟县共接待游客8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1%、86.6%,过夜游客8.3万人、入境车辆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25%,以上绝对值均创历史新高。宏村跻身全国游客规模前三的乡村旅游历史文化类目的地。
依托优越的自然人文条件,黟县的文旅发展久负盛名,先后荣获了中国旅游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
这是全国第一个“村”字号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既是黄山“村字号”IP的又一荣誉,也是对黟县融入乡村运营、乡村振兴建设的成绩肯定。
了解黟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从画里乡村到国际乡村,再到和美乡村;从全域旅游到全域乡村运营,再到乡村旅游集聚区,黟县的探索和尝试一直走在乡村文旅发展的前列。
阿勒泰对许多人来说也许太过遥远,但自然的魔力并非新有,安徽人也有自己的阿勒泰。在阿勒泰辽阔的草原,能够治愈内卷和焦虑的内心;在黟县的田野乡间,日常的烦躁也会被完全抚平。
在黟县,这里有溪流、草地、山川,广袤的绿色能够包容所有悲欢。这里风景如画,淳朴自然如同阿勒泰的盛景。灰白色的建筑错落有致地点缀在翠绿的山谷中,炊烟袅袅升起,与远处山川雾气相映成趣,心情如旷野一般辽阔。
其实,度假并不等于旅游。前者在心态上更为放松随意,在行程安排上也没那么紧密,现在的很多旅游方式总是强调人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更多地方,但乡村会让你慢下来,治好这种紧张和焦虑。
毕竟对于一个平日里辛苦上班的人来说,紧密的行程并不会让人更舒服,反而可能增加了上班的劳累。想象一下,在一个“桃花源”般的村落,住上几天,不追求“特种兵式”的打卡,也不那么在乎“出片”,完全地将自己放松下来,是一种多么惬意的方式。
在黄山黟县,朴拙的民居依山而建,白墙灰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每一座房屋都仿佛是徽州文化的一块拼图,共同拼凑出一幅历史的长卷。
雨后的青石板街道上,挑着扁担、背着竹篓的当地人穿梭其间,给这座古老的村落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他们的身影在青石板上拉得长长的,仿佛是画中的人物,行走在徽州的山水间。
当你身处民宿里,倚窗而立,清新的空气伴随着夏日的微风扑面而来。手中捧着一壶清茶米乐m6,茶香四溢,与夏日的气息交织在一起,这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你的灵魂仿佛也在这里留下了一小块。
谁不曾向往这样的乡村度假感?从郁郁葱葱的田园风光中呼吸绿意,在静谧的村落里感受文化的魅力和传统技艺的乐趣。
这是黄山最古老的县城,是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县;这里处处是景,步步入画,“八山一水半分田”,森林覆盖率达84.8%。
最近,黄山市创新打造“村字号”IP,打出村碗、村创、村戏、村赛等五张王牌,推出“徽州味 赛村碗”“新农人,周一见”“乡村戏曲节”“乡村生活美学设计大赛”等品牌,让“村字号”IP成为黄山文旅流量的新入口。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旅业继5A级景区之后的又一金字招牌,是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前沿阵地”,是休闲度假产业改革创新、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引领着全国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和发展。
从2015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第一批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始,至今已经公布8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类型主要是山地、河湖、海滨、温泉、乡村田园、古城古镇等几大类别,黄山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是全国首个以“乡村”为特色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体现出的,是对黟县乡村文旅发展的极高肯定。
黟县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安徽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拥有西递、宏村两地以古村落为主要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6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米乐m6、46个中国传统村落、8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
坐拥优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黟县乡村旅游发展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更重要的是,这片土地上充满着探索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在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1986年,黟县西递人用一张写在香烟纸盒上的两毛钱门票开启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先河,凭借古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周边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先例。
随后,黟县分别成立了西递旅游服务公司和黄山京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引进民营资本帮助发展宏村等古村落旅游,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2000年,西递、宏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黟县“中国画里乡村”的名号已经打响,完成了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的转变,黟县重新整合南屏、屏山、关麓、木坑、塔川等众多乡村旅游资源,点线面结合,初步形成了古村落景点为主、生态观光和农业旅游为辅的乡村旅游格局。
2005年,黄山市发起成立含绩溪、婺源的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举行了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致力于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品牌”。黟县借力发展,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先后制订出台了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乡村旅游规划,引导乡村旅游业由相对单一的乡村观光旅游转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举的发展态势,打造“国际乡村”。
中山大学教授、联合国旅游组织尤利西斯奖获得者保继刚说:“我认为一个国际化的乡村,首先要有国际化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也就是外围环境和运营环境。黟县山清水秀,建筑文化等硬环境条件已经非常国际化,而软环境方面,要给消费者提供消费的安全感。运营环境的国际化是任何一个中国的旅游目的地都要努力的地方。”
近年来,黟县引入乡村运营概念,进行全域乡村运营建设。2023年12月5日,黟县召开2023年度乡村运营创新试点工作专班“擂台赛”活动,来自全县8个乡镇同台竞技、打擂比拼,集中展示乡村运营成果。
黟县以整县推进乡村运营创新试点,创新开展村庄招引“百村行动”与村庄品牌“四个有”(村村有主题、村村有产业、村村有logo、村村有故事)工程,着力破解乡村建设仅依靠财政投入、乡村产业造血功能弱和专业化运营缺乏等难题,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黟县特色的乡村全域运营路径。
纵观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历程,黟县一直引领着黄山乃至安徽、中国的乡村旅游的发展脚步。
从画里乡村,到国际乡村,再到和美乡村;从全域旅游,再到现在的全域乡村运营实践,几十年来,黟县人在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实现由“默默无闻”的山区农村向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区的华丽蜕变。
目前,黟县围绕高颜值“画里乡村“、高价值“国际乡村”、高品质“和美乡村”目标,加快建设“大黟山”高颜值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和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助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
如今的黟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深谋远虑的乡村旅游集聚区“乘数效应”的杰作,是一系列精心运营与自然发展的和谐共鸣。在这里,每一块青石板,每一个飞檐翘角,都在诉说着徽州文化的深厚与细腻。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这是自2015年有关乡村旅游产业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以来,乡村旅游集聚区成为2024乡村文旅新抓手米乐m6。
乡村旅游集聚区是指以乡村为依托,旅游产品、设施、服务、管理、交通等资源要素相对集聚米乐m6,旅游业态多样,产业链条完整,文化内涵丰富,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健全,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具有较强市场吸引力的特定的乡村旅游空间形态。
乡村旅游集聚区将产生乘数效应,加速旅游产业链上下游的凝聚和畅通,并不断完善整个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生态系统,带动黄山“村字号”IP全国出圈。
但近年来,黟县坚持以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集聚地为载体,重点打造宏村乡村旅游产业园、西递遗产小镇、古黟漫居小城、关麓书香小镇等4大乡村集聚区。
其中,宏村集聚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养生为重点发展方向,辅以发展研学、节庆、会议、摄影、夜游等多系列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西递集聚区以“文化遗产+旅游”为主线,以“遗产展示与传承”为核心产业,逐级延伸“科普研学、商务会议、文创休闲”等产业。
西递、宏村是最早进入国际视野的中国传统村落,同时是世界级的文旅发展平台——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与文化旅游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黟县西递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授予“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称号。
以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为载体,黟县建成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坚持重点突破与区域协同相结合,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形成全县乡村旅游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格局。
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遗产。天然氧吧木坑竹海,以其浩瀚的竹林和清新的空气,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洗肺养生的绿色空间。
赛金花故居,作为名人故里,不仅保存了完好的历史建筑,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故事和地方记忆,让游客在探访中感受到徽州人杰地灵的独特魅力。
在乡村建筑营造方面,黟县政府到日本乡村学习了乡村建设“乡不露泥”的经验,即乡村建筑尽量少使用水泥,营造乡村原生态质朴感。在保障建筑安全的前提下,黟县的乡村建设坚持“三本”理念,即本土工艺、本土石材、本土工匠,以求达到本土的风貌,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品位。
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拥有悦榕庄、东榕华美达等国际品牌酒店,以及众多精品民宿,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住宿选择。这些住宿设施不仅提供了舒适的住宿体验,更通过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周到的服务,让游客在享受高品质服务的同时,也能深入感受到徽州文化的魅力。
无论是在奇墅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享受水上活动的乐趣,还是在宏村、西递等世界文化遗产地感受徽州古村的韵味,或是在书画小镇沉浸在艺术创作的氛围中,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度假方式。
黟县通过创意设计和艺术介入,为古老乡村注入新活力。以碧山为例,这里曾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振兴乡村实践地,艺术的介入赋予了这个乡村新的生命,成为文艺青年的打卡地。
碧阳镇丰梧村充分发挥人才力量,由毕业于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的张靓秋、刘鲁滨夫妇组织策划丰梧季乡村行动。通过组建国际乡村营造社的方式,在全球发起招募,累计吸引近百位海内外建筑设计人才来到开展乡村设计,其中设计的水渠廊桥节点入选Architizer A+Awards Architecture +Small Projects,成为了全球仅5位入围该奖项子竞赛单元的项目。
丰梧季有关成果被写入新华社《习总关切事|感受乡村新图景》,丰梧季第二季被新华社王牌栏目《中国故事|一场“泥土味”的青春探险》,并获小米集团党委资助。
乡村旅游集聚区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深度融合。以宏村、西递等传统村落为代表的徽派建筑群,不仅展示了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成为了游客体验徽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黟县依托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如木坑竹海米乐m6、奇墅湖等,打造了一系列生态旅游产品,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享受到高品质的休闲体验。
由此,黟县乡村旅游集聚区的乘数效应影响愈发深远,带动全域乡村实现区域联动,打造多样化的产品体系,呈现出“和而不同”的大格局,成为全国首个“村字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极大地促进黄山“村字号”IP的打造,推动了黄山乡村旅游品牌的发展和推广。
文旅是大产业、大民生、大展示,是乡村作为目的地流量的入口,也是帮助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一宝。如何让徽派古村、徽州文化等文旅优势资源活化变现为富农红利,是黟县近年来聚焦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丰梧村的朴蔓农场,一丛丛萱草迎风摇曳,清澈的丰溪河蜿蜒旖旎,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勾勒出桃花源里最美的田园诗。
但在三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废弃的老茶厂。从废弃工厂到美丽农庄,朴蔓农场是黟县“两山银行”试点的见证者。
为深入贯彻“两山”理论,2021年初,黟县政府组织多部门成立了“两山银行工作专班小组”,旨在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通过市场逻辑和资本的力量,可持续地将当地生态资源开发为富农红利。
农场通过收储村集体废弃厂房,租赁村民闲置房屋,流转千亩低效抛荒地,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采取种植、加工、体验、销售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以收取租金、参与务工、入股分红、合作经营、推广电商等方式,探索出“一三产赋能二产,度产业共融实现品牌溢价”的发展路径,带动集体经济增收、群众共同致富。
今天的黟县,老牌景区推陈出新,小众景点“脑洞大开”,西递、宏村等传统景区不断推出创新玩法,秀里影视村、守拙园等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丰梧村、碧山村等小众景点丰富旅游业态……乡村文旅的发展,村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黟县乡村增加固定就业岗位近4000个,带动务工就业近1.5万人,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2%、10.1%,人均储蓄位居全省前列。2023年,黟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4800万元,50万以上强村达47个,分红村达33个。
在现在的黟县乡村旅游度假区,国际活动屡见不鲜,民宿、研学等年轻业态百花齐放,游人络绎不绝,村民们也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之道,我们看到和美乡村的应有之义。
走进黟县,就步入了明清民居的博物馆,感受徽州美学的冲击;来到黟县,就踏入了休憩心灵的桃花源,尽享烟火气息的安逸。
从乡村旅游到全域旅游、全域乡村运营,再到乡村旅游集聚区的发展过程,黟县一直走在全国乡村的前列。
成为全国首个“村”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会给黟县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也为黄山打造“村字号”IP,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城市作出新贡献。
乡村旅游度假的出圈不是终点,而是开始。可以说,黄山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为当地打造了一张新的“文旅名片”,但却并不止步于此。
未来,中国乡村旅游度假将继续走向多元化、个性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当更多的流量来临,这个国际化的乡村——黄山黟县,逐渐会被更多人所知晓,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会不断迎来。(黄伟)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