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纪行|一江碧水两岸“新”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7-25 19:10:51    浏览:

[返回]

  米乐m6巴山蜀水竞风流,巴蜀文脉延古今。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传承巴蜀文化基因,展示巴蜀秀美风光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果,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与四川省委《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联合开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纪行”主题采访活动。首站,我们走进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巫山县、奉节县。

  清晨6点,小船推开小三峡的清幽碧波,轻轻停靠在巴雾峡的猴粮投放点,代光群扛着猴粮一大步跨上岸边的岩石。他边走边松开口袋,黄澄澄的玉米粒呼啦啦铺满石上。“嘟——嘟、嘟”,一长两短三声哨响后,猕猴从山林中飞跃而来,大快朵颐。

  在小三峡做撒粮工已逾二十年,每周二,都是代光群上山撒猴粮的日子。“从过去的100只出头,繁衍到现在的4000多只,下山吃粮食的猕猴越来越多,我由衷替‘老朋友’族群繁盛壮大感到高兴。”与猕猴相处7000多天,代光群感觉头上的天越来越蓝、眼前的山越来越绿、脚下的水越来越清。

  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重庆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些年,依靠丰富的生态资源,巫山走上了生态振兴引领全域旅游的创新发展之路。

  长江奔流,巫峡滴翠。乘船漫游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仰望群峰,山高壁立;俯察江面,波光粼粼米乐m6。来自哈尔滨的游客杨广文拿出手机,尽情地记录美景,“我们专程来这里感受巫山的‘云雨’,看小三峡的秀美风光。”

  巫山,因山而名,因水而兴,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胜地。然而米乐m6,过去一段时间,小三峡两岸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个别区域已有石漠化趋势。

  “那时,水上时常漂浮着垃圾,河道远没有现在清澈,两岸丛林中也很难见到猕猴的身影。”徐兵,是土生土长的巫山人,在巫山全景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工作的24年,他见证了巫山水变清、山变绿。

  守住生态根基,这些年来,巫山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真正护好水、守好山、治好气。

  “在长江两岸启动以红叶树种为主的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既修复了两岸生态,也让三峡红叶更集中连片。为避免污水流入长江,巫山对全县地下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并借助智慧监测手段,用数字化推动水治理。”巫山县委曹邦兴说,现在的巫山有蓝天白云,有绿水青山,“颜值”越来越高。

  唱山歌的,是小小三峡“峡江3号”乌篷船船工马振平。年轻时,马振平以拉纤为生,后来赶上三峡移民,一家人迁往湖北,如今又回到家乡,成了小小三峡里的一名船工。乌篷船上,马振平一边唱山歌,一边教游客摆姿势、拍美照,他笑着说:“这两年游客越来越多,一天至少要往返8次。”

  呵护绿水青山,生态优势正带给人们可感可知的幸福感。“巫山地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东端,不仅生态良好,还有神秘悠远的巫文化、古老厚重的巴楚文化等,文旅资源丰富。”曹邦兴说。

  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大力推动绿色生态、旅游文化深度融合?近年来,巫山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推进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建设、建设高品质国际康养度假区、建设“高峡平湖山水文化名城”;举办“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让生态与景观米乐m6、乡村与城市、居民与游客巧妙融合,今年“五一”期间,巫山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3.61%。

  “目前,我们正全力打造全时全季‘三峡恋城·云雨巫山’旅游核心品牌,增加硬件设施和游玩项目,不断提高景区的接待服务能力。”徐兵说,留客就得让游客“慢下来”,增强游客体验感和互动感,把客人的心留在巫山。

  6月20日,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巫峡·神女景区行驶,蓝天白云下,山间三三两两的村落藏在云雾里,不一会儿,掩映在密林中的民宿“三峡院子”便映入眼帘。

  木门、土墙,竹林环绕,交织出一幅乡村美景。“民宿建在海拔900多米的建平乡柳坪村,原来是老百姓的土房子,后来随着景区不断发展,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就将土地流转出来。”“三峡院子”民宿负责人唐芳告诉记者,民宿在保持村庄原有风貌的同时,对村庄、民居进行改造米乐m6,“现在春有百花赏、夏有凉风纳、秋有红叶品、冬有冰雪耍,巫峡的四季之美都可欣赏到。”

  这几年,依托“三峡院子”“三峡李院”“下庄院子”等民宿集群项目,巫山打造了“三峡宿集”,实现本土文化与民宿产品有机结合。

  把游客“引得来、留得住”,近年来,巫山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将旅游打造成战略性主导产业。仅仅在巫峡·神女景区,就既有精品民宿,也有特色农家乐,游客能实现“深度游”,当地群众也能致富增收。建平乡建平村村民龚克艳就是其一。

  “卤猪蹄、卤豆腐……”龚克艳所在的村正好处于景区内,为了吸引顾客,她在自家老房子旁修了一栋小楼米乐m6,将经营了10多年的“卤蛋西施”小吃店升级打造成“艳姐农家乐”。这两年,龚克艳夫妇还新增了民宿经营等业务,日子越过越好。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