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左手东湖右手武大“书香绿道”11处景点抢先看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6-26 07:25:35    浏览:

[返回]

  米乐m6随着6月25日东湖绿道三期全线贯通,凌波门、洪波门、渔火阑珊、水生所、文澜门试验站、天涯海角6个景点同步开放,这句话将成为武汉市民这个夏天的口头禅。

  作为东湖绿道的收官之作,被定位为“书香道”的东湖绿道三期与一、二期有何不同?统筹规划建设的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规划建设处处长黄河,用“更加注重品质”来形容。

  全长3.45公里的东湖绿道三期,从天鹅路双湖桥南端至东湖南路风光村,沿线处景点:石矶长滩、放鹰台、渔火阑珊、水生所、文澜门试验站、洪波门、凌波门、平湖珞樱、天涯海角、碧波扬帆和一棵树。

  其中,碧波扬帆、一棵树,以及承担着绿道驿站功能的平湖珞樱三处景点,将在6月25日东湖绿道三期贯通后继续建设,进一步完善景观和服务设施后再择期开放,不影响东湖绿道三期的整体通行,三处景点沿线的步道及骑行道均可正常使用。

  黄河形容其规划建设的过程宛如“螺蛳壳里做道场”。他介绍,东湖绿道一、二期的建设,处在东湖绿道系统从无到有的阶段,且在东湖风景区的腹地建设,拥有足够纵深,规划设计自由发挥的余地更大;而三期呈狭长的带状分布,缺少纵深,沿线供施工腾挪的空间不多,还要保留机动车道、市民通行道,加上武汉绿道建设已持续多年,市民游客对绿道的标准也有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东湖绿道三期的难度实际上更大,也更考验创意和品质。

  为了完成这项挑战,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主任工程师何鸿鹄透露,在做前期规划设计时,除了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还面向全球进行东湖绿道三期的创意设计方案征集。最终,4家国内外知名设计公司进入到终极比拼环节,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联合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一同对这4家公司的方案进行综合比较、有机融合,出炉了东湖绿道三期的规划设计方案。

  凌波门栈桥始建于1956年,原为武汉大学体育教学游泳池,停用后逐渐走红,成为市民游客看日出、观湖景、跳东湖、忆青春的人气景点。这样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城市记忆,让此次东湖绿道三期的凌波门建设,最终选取了“原样修复、修旧如故”的方案。为了“还原”记忆中的色彩,修复栈桥时还采用了一种特殊涂料,经30多道工序作业,才呈现出带有岁月感的“水泥灰”效果。那块刻有“凌波门游泳池”的石碑,则被移到了上层的人行道旁,更方便游客打卡。

  如今,坐在鲜花相伴、涛声阵阵的新凌波门,可以毫无障碍地观赏东湖万顷碧波,远眺湖那边“白银盘里一青螺”的磨山。

  在水生所景点,改造前,这里只有简易的绿化和破损严重的铺装,既缺大树遮阴,也无休憩坐椅。改造后,利用场地高差,这里建造了两级观景平台:与马路平行的上层新修有花池,种植樱花等乔木,搭配百子莲等花卉,池沿兼具坐凳功能,变身可供休闲的小广场;更近湖边的下层,设置了观湖挑台和休憩廊架,主打滨水游赏。

  在文澜门试验站景点,水边立有一座两层楼高的船形科研设施,观湖视线被挡。设计师别出心裁,在临湖一侧修建起两座高出人行道约0.6米的观景平台,登台而望,人们的视线可以越过“船”顶从而观赏东湖和对岸风景。

  在天涯海角景点,半侧山伸入东湖的一个岬角,原本因岩石裸露、波涛拍岸,而成为武汉市民拍摄写真和寻幽览胜的网红宝地。为了保留这份别致的山湖野趣,同时增加景观效果,设计师环绕山脚布置了一批景石,营造出一条石上步道,既有利于游人行走,又避免了频繁踩踏山石损坏山体。

  东湖南路沿线原本缺乏配套服务设施。为了补足短板、提升服务,设计师将湖边一处小广场打造为平湖珞樱景点,利用场地高差,在下层建造具有商超、洗手间等综合功能的绿道驿站和观湖平台,驿站的屋顶采用的还是武汉大学同款“珞珈绿”琉璃瓦;上层则新植一片樱花林,让空地变身可赏花、可休憩的樱花广场。

  在景观上,武汉花木公司项目负责人魏哲说,东湖绿道三期新植的开花乔木主要是樱花,沿线新植近百株,今后在武汉相约春天赏樱花,这条临湖樱花绿道将是新晋打卡地。此外,还搭配种植了红枫、鸡爪槭等彩叶树种,增添四季景观效果。

  而沿线余棵法桐均被保留,并且得到精心呵护。奥鑫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方张强介绍,在文澜门试验站至洪波门景点一线作业时,为了保桐,他们放弃了水泥泵车作业,改用滑槽从水泥搅拌车上输送混凝土,进行人工作业。

  施工期间,为避免这些法桐被机械和建筑材料擦碰受伤,施工单位将法桐树干2米以下的部位环绕竹片,再用无纺布缠绕包裹,相当于给法桐穿上了“防护衣”。对于树龄较大、在多年生长中已经发生自然倾斜的法桐,施工过程中也一并对它们安装了金属支撑架,防止日后继续倾斜倒伏。为了不破坏景观效果,这些金属支撑架还做了“美容”,全部打造为仿法桐枝干的模样,连断面的节疤都做得几乎可以乱真。

  在布局上,东湖绿道三期保留了双向通行的机动车道,沿湖增设了宽约3米的双向骑行道,提升了宽约4米的人行道,从而实现了“三道分流”,互不干扰。

  建设方武汉城市发展集团项目经理刘俊勇介绍,东湖南路沿线宽窄不一、地形复杂,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三道分流”的连贯性,绿道的人行道和骑行道(非机动车道),采用了“人非同层”和“人非分离”两种模式。如在洪波门景点,路面空间较为充足米乐m6,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是在同一平面并行,而到了渔火阑珊景点,路面空间收窄,建设方巧用了双层立体空间,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调整为上下两层分行,因地制宜,灵活多变。

  机动车道上,全新铺就的沥青层,让驾驶更平稳米乐m6。车道旁的电线杆、路灯杆、监控杆也进行了统一更换,多杆合一,一杆兼顾路灯、路引、监控、通信等功能,从而减少视线遮挡,行车到此,花景林荫米乐m6、湖光水色更加通透可感。

  骑行道上,蓝、绿两色沥青铺就的路面,分别指引着往来两个方向,色彩鲜明、指示清晰。何鸿鹄介绍,这两种色彩正是“珞珈蓝”和“珞珈绿”,配色所用的色板,均为武汉大学官方提供。

  人行道上,夜游东湖绿道的照明和景观需求被重点考虑。在栏杆和扶手上,安装了可供夜间照明的LED灯带。其中,金属栏杆上安装的是竖式隐形灯带,而木质扶手上安装的则是模式灯带,镶嵌在内侧的沟槽内。这种灯带组合,既可满足人们的照明需求,又因隐蔽性高而不会破坏景观效果。凌波门的栈桥,也增加了夜间轮廓照明和水面灯光秀。

  不仅如此,此前安装在法桐枝干外侧、形如鸟巢的景观灯,在保障照明的前提下减少了数量,并被移至更隐蔽的树杈位置,覆以人造藤蔓,若非细看,难以分辨。白天游玩时,这些景观灯被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存在感,夜间照明时,也能营造出树影朦胧的意境美。

  东湖绿道三期的定位是“舒适连续、书香浓郁、疏朗大气、配套完善的文化休闲慢道”。骑车至此、步行至此,铺装上鲜明的“书香绿道”字样,赋予了它在武汉绿道系统里的独特标签。

  这里的书香,不是一本本实实在在的书,而是一浪浪人文荟萃的氛围。东湖绿道三期沿线分布着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还连接着放鹰台等著名历史文化景点。

  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大门旁,立有一面浮雕墙,其上以“水经新注,生命之源”为主题,绘有传说中的美人鱼和长江中的水生生物等形象。伴随这次东湖绿道三期建设,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接后,按该所要求,以原浮雕墙为核心,新设计了4块内容相关米乐m6、风格一致的浮雕墙,形成一片融合传统文化及长江水生生物知识科普的浮雕长廊,既深化了主题米乐m6,又缔造了景观。

  武汉大学与东湖原本就是一墙之隔、一步之遥。为了进一步优化校湖相望的景致,东湖绿道三期建设将武汉大学临东湖南路、长约两公里密闭围墙进行拆除,并重建为透景栏杆的围墙,让武汉大学的校园风景透出来,从洪波门、凌波门到平波门,体育场、音乐厅、教学楼、大草坪等一览无遗。

  而为了使围墙内外的景观效果融合有致,建设方不仅打造了围墙近马路一侧的园林景观,连围墙沿线的校园内景观也一并进行了改造提升。栏杆之上,量身定制的武汉大学标志精致细腻。

  行于东湖南路,左手东湖、右手武大,同时被极致的自然美景和至臻的人文气息拥抱着、环绕着,幸福感从眼底直奔心底。

搜索